Quantcast
Channel: 分享主义 – Swordi Media Lab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

情感联结: 理解社会化网络的一个新视角

0
0

几天前看到一个ppt在讨论分享的心理学,于是想到“情感联结(Emotion Connection)”会是理解社会化网络的本质的重要方向之一。下面是我在google+上随手写下的一个思考,情感联结分成三个层次:

1.自我建构:
当人们在网络上进行分享,他们就在网络上构建自我身份。程乐华老师称这个身份为“网我(网络自我)”。无论这个身份是“补充性网我”(现实自我在网络上的延伸),还是“补偿性网我”(受社会限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,在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),分享都是最基本的建构手段。

2.社区共鸣:
当人们分享对于某个品牌/项目/事件/社区的信息,即使这些信息不是属于他们原创的,当他们开始分享,他们感觉到自我和社区联结起来,即使这些联结是单向的关注(“暗恋”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寄托手段之一)。当人们发现其他人也在通过分享表达同样的情感,社区共鸣就此诞生。Twitter上#TEDx标签此起彼落正是最好的例证之一。

3.社会支持:
当“情感联结”的规模超越个人层面和社区层面,上升到社会运动层次,分享就转变为寻求社会支持的利器。透过快速而宽广的分享,共同情感可以将人们凝聚在一起,微内容促成微行动,微行动带微变更。

很巧的是,早上通过twitter看到+Isaac Mao 分享的+yong hu 的文章《主流媒体把我们当傻瓜一样愚弄, 我们就把主流媒体当垃圾一样扔掉》,正谈到这种“情感联结”的社会支持层面:

在这些社会运动中,活动分子在主流媒体不关注的情况下,互相传递自己的故事;在大众的支持还没有到来的时候,形成团结一致的情感;运动成功的现实可能性似乎渺茫,然而这种情感所哺育的共同的使命足以促使活动分子展开行动。如果你想了解这样的故事/情感/使命的力量有多动人,只需看看占领华尔街运动中那些“我们是99%”的网络自述(http://wearethe99percent.tumblr.com/),普通美国人拍下自己的照片,自己讲述由于缺乏医疗、教育和体面的工作而罹受的不公。最让人感动的,是这些听似悲惨的故事没有一个是病态的,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尊严:一种想要帮助朋友和家人的渴望,和一种那样的帮助被回报时的感恩。

或者,你也不妨看看中国网民发起的“墨镜·肖像”声援陈光诚活动,戴上一幅墨镜,或用一块黑布缠住眼睛,让身边的人帮您拍一张头像(http://ichenguangcheng.blogspot.com/)。恰如陈光诚所说:“人们常常会抱怨世道的不公、世道的黑暗,很少想想自己都为改变這些不公和黑暗都作了些什么?一个爱憎分明的眼光,一句公道的語言,都会是改变這些不良現象的力量源泉!”一个眼光、一句语言,看上去微不足道,然而汇集起来,却可能转变成长久改变的势能。

最后附上开头说那个ppt。标题是The Psychology of Sharing,有些调查,统计数据,以及分析。不过,我认为还有更多话题可以深入挖掘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





Latest Images